《黄帝针灸甲乙经》由晋朝医学家皇甫谧编编撰,全书共十二卷,128篇,整合《素问》《灵枢》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三部经典,保存已佚古籍内容,成为后世《千金要方》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等针灸著作的学术源头。该书前六卷:论述脏腑、经络、腧穴、脉诊、刺灸法、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,后六卷:涵盖内、外、妇、儿等临床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。
各卷主要内容
卷一:
脏腑与精神:精神五脏论、五脏六腑阴阳表里关系、脏腑功能与官窍对应(如目为肝之官)。
气血津液:营卫三焦运行、阴阳清浊划分、津液代谢及血脉功能。
诊法纲要:五色诊法、阴阳二十五人体质分类。
卷二:
经络系统:十二经脉循行与支别、奇经八脉分布(含任督二脉)。
解剖尺度:骨度分寸法(骨骼长度标准)、肠胃容量数据25。
经筋与标本:十二经筋走向、经脉根结理论(经气流注起止点)。
卷三:
腧穴定位(核心卷目):
分35条线路详述头、背、胸、腹、四肢共349穴定位(单穴49个,双穴299个)。
明确各部穴位针刺深度、灸疗壮数与禁忌。
卷四:
脉诊专论:三部九候诊法、病形脉象鉴别(如平脉与病脉特征)。
卷五:
针灸技法:九针器具用法、针刺补泻手法、针灸禁忌(含禁穴)。
针道规范:针具选择原则、误刺风险规避。
卷六:
病因病机:外感六淫、内伤七情致病机制,阴阳五行病理推演。
卷七:
伤寒热病:外感发热、六经传变病症的针灸方案。
卷八:
内脏杂病:五脏病(如肝风、心痹)、肠胃病(如霍乱吐泻)治疗。
卷九:
头面五官病:头痛、目赤、耳聋、鼻衄的穴位配伍。
卷十:
四肢经脉病:痹症、痿证、手足拘挛的针刺取穴。
卷十一:
危急重症:癫狂、厥逆、卒死急救的针灸干预。
卷十二:
妇儿专科:
妇科:月经不调、崩漏、不孕的穴位疗法。
儿科:惊风、疳积的灸刺要点
皇甫谧(215年-282年),字士安,号玄晏先生,安定郡朝那县(今甘肃灵台县)人,三国至西晋时期杰出学者、医学家、史学家,被誉为“针灸鼻祖”。
299页;1GB
(注)压缩包文件请用WinRAR解压。
(1)资料存于百度网盘上便于传输。
(2)下载文件后IP不变七天内有效。
(3)古书来自海外公版或古文整理。
(4)学分为赞助性质非古籍原价值。
(5)赞助学分是为域名服务器费用。
温馨提示:
部分古医学、道术秘法非专业勿操作!